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为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,5月12日至5月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。当前,极端天气频发、灾害风险交织的背景下,唯有将防灾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,将应急技能固化为“肌肉记忆”,才能最大限度守护生命安全。作为国有企业员工,我们深知防灾减灾是守护生命安全、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。值此宣传周之际,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防灾知识,提升应急能力,筑牢安全防线。
一、地震:把握“黄金12秒”,科学避险
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,地震灾害多发。地震发生时,需牢记“伏地、遮挡、手抓牢”三原则:若在室内,迅速躲至承重墙角落或坚固家具下方,护住头颈;若在公共场所,避开玻璃橱窗与悬挂物,听从疏散指挥;若在户外,远离建筑物、桥梁和电线杆。需特别注意:震后切勿盲目返回室内,警惕余震风险。
二、火灾:防范胜于救灾,细节决定生死
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接报火灾90.80万起,电气故障、用火不慎是主要诱因。企业场所应做到“三查三清”:查电器线路、查消防通道、查消防设施;清易燃杂物、清违规充电、清厨房油污。家庭防火需做到“三分钟自检”:燃气阀门是否关闭?大功率电器是否断电?阳台逃生通道是否畅通?建议每个楼层配置灭火器,并定期开展消防演练。
三、台风洪涝:智慧应对极端天气
沿海地区企业应建立台风预警响应机制:黄色预警时加固门窗、清理排水系统;橙色预警时停止高空作业、转移低洼区域物资;红色预警时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。遭遇城市内涝时,牢记“四避开”:避开漩涡喷泉(可能为井盖冲失)、避开带电设施、避开危墙广告牌、避开涵洞隧道。驾车涉水深度勿超轮胎1/2,熄火后切忌二次启动。
四、应急准备:有备方能无患
防灾减灾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持久战。据统计,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人员在灾害中的生存率可提升40%以上。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力量,更应争当安全先锋:一方面,将防灾减灾要求嵌入生产流程、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中,通过定期巡检、风险预控和科技赋能,筑牢企业安全屏障;另一方面,以“一人带动一家”的方式,向家庭、社区传递科学应急知识,推动“被动救灾”向“主动防灾”转变。
让我们以本次宣传周为起点,从规范用电用气、参与应急演练、储备防灾物资等细节做起,构筑起抵御灾害的铜墙铁壁,为守护美好家园注入持久力量!
供稿:庄晓亮
审核:孙海龙
发布:韩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