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
groupnews

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,共建和谐劳动关系——农民工工资支付科普宣传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

2020年5月1日,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施行,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进行全面规范,标志着根治欠薪问题迈入法治化新阶段。作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“护薪利器”,《条例》从责任划分、支付规范、监管机制等方面构建了系统化的治理框架。以下从核心要点和维权途径两方面进行解读,助力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农民工“劳有所得”。

一、《条例》核心要点解读

1.明确责任主体,构建共治格局

政府主导: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,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,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考核内容。

企业主体责任:用人单位需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实行实名制管理,并承担工资支付直接责任。工程建设领域的总包单位需开设工资专用账户,确保工资直接发放至农民工本人银行卡,杜绝层层转包导致的欠薪风险。

社会协同监督:工会、媒体等组织依法参与监督,形成多方共治格局。

2.规范工资支付全流程

支付形式与周期:工资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,不得以实物替代;特殊情况需延期支付的,须与农民工协商一致。

实名制管理: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需实名登记并签订劳动合同,未登记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。

工资台账保存:用人单位需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保存至少3年,确保争议时有据可查。

3.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

分账管理制度:建设单位需将人工费用单独拨付至工资专用账户,确保专款专用,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。

总包代发制度:分包单位委托总包单位直接代发工资,减少中间环节,防止克扣或挪用。

维权告示制度:施工现场需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,公示工资发放情况和投诉渠道。

4.强化法律责任与失信惩戒

严惩欠薪行为:逾期未支付工资的,需加付50%~100%赔偿金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失信联合惩戒:对恶意欠薪企业及责任人,限制其参与招投标、融资贷款等,形成“一处违法、处处受限”的威慑。

二、农民工维权途径指引

1.及时留存证据

妥善保存劳动合同、考勤记录、工资条等材料,作为维权依据。

2.依法投诉举报

遇欠薪问题,可拨打全国统一投诉热线“12333”或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”在线提交诉求。

3.申请法律援助

通过工会、司法行政部门等渠道申请免费法律咨询或调解服务,必要时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。

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以法治手段根治欠薪顽疾,既是对农民工辛勤付出的尊重,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。通过明晰责任、强化监管、畅通维权,为农民工编织了一张坚实的权益“保障网”。让我们共同学习《条例》、遵守《条例》,营造“尊重劳动、依法维权”的社会氛围,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!


供稿:窦晨

审核:孙海龙

发布:韩雪


Copyright 2015-2030 潍坊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山东天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666号 鲁ICP备18049437号-1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6222号投资大厦  邮编:261061 电话:(0536)8101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