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
groupnews

充电宝变“充电爆”?安全警报拉响,这些操作可能让它变炸弹!

发布日期:2025-06-27

今年6月份,北京多所高校发布通知,明确禁止学生携带特定品牌充电宝进入校园,称其“比其他品牌更易爆炸”更令人警觉的是,民航局紧急发布新规:自6月28日起,无3C标识、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,一律禁止带上国内航班。一系列密集动作背后,是充电宝从“续命神器”变成“隐形炸弹”的残酷现实。

一、行业地震,百万充电宝紧急召回

2025年6月,充电宝行业接连爆出安全危机。6月16日,罗马仕宣布召回49.17万台移动电源,涉及PAC20-392等三款型号,原因是“电芯原材料存在缺陷”。仅仅四天后,安克创新跟进召回七款充电宝(型号A1642/A1647等),公告直指供应商“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”,可能导致电芯隔膜失效并引发燃烧。

更严峻的是监管部门重拳出击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,罗马仕大批产品3C认证状态已变为“暂停”或“撤销”,原因包括“关键元器件变更”和“产品一致性不达标”。这些被暂停的证书有效期约3个月,企业必须在期限内完成整改。

二、空中警报,民航新规明日生效

航空领域对充电宝的担忧更为急迫。2025年3月,一架香港航空A320客机因乘客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在舱内起火而紧急迫降。此类事件频发促使民航局在2025年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:

1.6月28日起,无3C标识、标识模糊或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乘境内航班;

2.机场安检将严格查验,并设置自弃/暂存区方便旅客;

3.原有规定同步强化:严禁托运、飞行中禁用、额定能量超160Wh禁带

三、血泪教训,这些场景让充电宝变炸弹

看似普通的充电宝,为何屡屡化身火灾元凶?消防部门分析多起事故,锁定五大危险时刻:

1.过充:整夜充电导致电池过度饱和;

2.高温环境:放在车内、沙发、被褥或烈日下,散热不良引发自燃;

3.物理损伤:摔打挤压致电芯短路;

4.超期服役:超过充放循环年限继续使用,鼓包仍继续使用;

5.质量问题:因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自燃、爆燃。

四、选用指南,守住安全红线

面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,请大家务必遵循以下三层防护策略:

1.选购警戒线

强制性产品认证,也就是3C认证,是我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,按照市场化、国际化的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。截至2023年,3C认证制度共覆盖16大类96种产品,包括家用电子电器、汽车、玩具等涉及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消费类工业产品,在促进产品安全质量提升、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选购时请认准清晰3C标志,拒绝无标识产品可登录“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”查验产品认证状态。

2.使用禁区

(1)环境温度保持0-40℃,远离热源及密闭空间

(2)充满即拔,避免整夜充电;

(3)禁用鼓包、发烫、摔碰过的设备;

(4)及时更换超期服役设备。

3.应急方案

起火时优先用水持续降温,干粉灭火器主要通过隔绝氧气灭火,而充电宝是由于锂电池温度过高发生自燃,这就意味着,干粉灭火器在初始情况下确实能把明火灭掉,但并不能有效降低锂电池的内部温度。当锂电池内部持续高温时,相应的化学反应还会继续,等热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后会复燃。所以,给充电宝降温才是灭火的根本方法!

当我们审视日常:工位上持续充电的备用电源,出差时塞进行李箱的移动设备,会议室里临时补电的“共享”充电宝——每一次规范的操作,都是对自身和同事安全的负责,每一次对隐患的排查,都是对企业安全防线的加固。


供稿:庄晓亮

审核:孙海龙、傅奕博

发布:韩雪

Copyright 2015-2030 潍坊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山东天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666号 鲁ICP备18049437号-1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6222号投资大厦  邮编:261061 电话:(0536)8101000